只靠挺胸無法解決駝背圓肩

文/林煒倢(康富物理治療所大安所治療師)

 

「圓肩」這個詞應該不陌生吧?很多專家都說要避免駝背圓肩,但圓肩到底為什麼不好?我們又要如何避免自己有圓肩狀況呢?我要提醒一下,這絕對不是努力挺胸就可以解決的喔!

 

什麼是圓肩?

圓肩是由肩胛骨向前凸出的動作所形成,而肩胛骨本來就有前凸後收的自然動作,但是長時間維持不良的姿勢,如駝背、肩膀向前彎曲等姿勢,會導致後收動作肌群無法順利發揮作用。此時你的身體動作從側面看起來是背部呈現圓弧形狀,看起來像是「圓起來」的肩膀,就表示你有圓肩的問題。

 

圓肩會造成什麼問題?

試著做一個明顯駝背的動作,你會發現我們的肩胛骨會呈現前凸且手臂會向內轉的狀況,這個時候試著把手抬高,會發現好像抬不起來了。因為你的肩胛骨已經變成下轉、前凸,依據身體的結構會限制你手抬高的角度,這就叫做肩胛骨動作失能

當肩胛骨的位置不正確,間接導致旋轉肌也相對不容易啟動,這就會更進一步導致肩關節容易不穩定、有聲響,同時也會造成肩胛骨周圍的肌群(上斜方肌、闊背肌、胸小肌)長時間代償旋轉肌的工作而呈現緊繃的狀態。而旋轉肌無力不穩加上胸小肌緊繃,這兩個狀況又會把你的肩膀往前拉,讓你的駝背圓肩的狀況加劇,進一步限制你的抬手角度。

然而,我們每天生活和運動都需要做將手抬高的動作,例如曬衣服、拿高處的東西或者是打蚊子,打籃球、排球、棒球、游泳、重訓等,這些生活需求和運動都要做出手抬高過肩膀的動作。此時如果你有駝背圓肩的問題,你手舉高的動作角度就會受限制,甚至肩關節不穩定的狀況也會提高受傷的風險。

假設你因為肩胛骨動作失能而感到不適或疼痛,可能只需要休息一兩天,狀況就會緩解,因為肌肉都具有彈性和自我修復的能力。但其實問題並沒有真正解決,你仍然有圓肩和肩膀不穩定的問題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可能會導致肩夾擠旋轉肌受損等問題,肩膀時常感到疼痛,甚至可能造成撕裂傷的問題!

 

圓肩要怎麼解決?

這些問題都可以透過開刀解決,但是開刀後需要一定時間的復原和復健。在 2019 年的研究指出,其實大約 6 成與肩夾擠、旋轉肌受損相關的個案,可以不經過手術來解決肩關節夾擠以及旋轉肌受損的問題。

現在你就可以在問題變嚴重前開始執行來預防圓肩造成的問題。

藉由放鬆常見緊繃的肌群(上斜方肌、闊背肌、胸小肌),再重新學習如何啟動肩胛骨,使其可以穩定的活動,降低旋轉肌受傷的風險。如果只是努力抬頭挺胸,而沒有針對緊繃的位置放鬆,反而可能會造成其他肌群過度使用而產生新的問題喔!

 

簡單自我訓練和放鬆

💪 肩胛骨周圍肌肉自我訓練的方式:

  1. 站在一張桌子旁,患側的手掌放在桌子邊,身體微前彎並且下肢彎曲。
  2. 接著手維持向後推並且軀幹以及下肢同時做出站起的動作。
  3. 專注感受肩胛骨周圍肌肉連同軀幹一起用力的感覺。

💪 自我放鬆:胸小肌、上斜方肌、闊背肌

  1. 胸小肌:
    • 雙手向後握拳,雙肩向後夾。
    • 雙手往下延伸。
    • 運動過程中,會覺得胸部前側有緊繃感。
  2. 闊背肌:
    • 四足跪姿,右手伸向左手下方帶出身體旋轉。
    • 伸展時會覺得右(左)背部有緊繃感。
  3. 上斜方肌:
    • 採坐姿,手拉著頸部做出側彎加上前屈。
    • 伸展時,會感受到肩膀拉伸的緊繃感。

 

不是網球肘?不是高爾夫球肘?居然是旋前圓肌/旋後肌症候群

不是網球肘?不是高爾夫球肘?居然是旋前圓肌/旋後肌症候群

手肘處發生疼痛或無力時,常常被診斷為網球肘(如果症狀在手肘外側)和高爾夫球肘(如果症狀在手肘內側),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狀況,但經過相關的治療仍不見好轉呢?或許你應該重新確認,是不是肌肉卡壓神經的旋前圓肌症候群以及旋後肌症候群。

跑者膝大揭密 「髂脛束症候群」!

跑者膝大揭密 「髂脛束症候群」!

跑者膝又稱為髂脛束症候群,是一種過度使用所導致的損傷,常見於需要重複彎曲和伸直膝蓋的個案身上,跑者、田徑選手、單車愛好者和划槳愛好者身上都很常見,初期時僅會覺得運動完膝蓋外側緊繃疼痛,隨著狀況惡化會在運動當下甚至休息時也感到不適。

咬會痛 嘴打不開 「顳顎關節障礙」!

咬會痛 嘴打不開 「顳顎關節障礙」!

顳顎關節出現問題時,會稱呼為「顳顎關節障礙(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d/or muscle Disorder,簡稱TMD)」,指顳顎關節及其周圍肌肉出現「疼痛」、「機能障礙」,及出現耳鳴等其他類型的「相關症狀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