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足底筋膜炎不停復發?

文/楊辰竑(康富物理治療所中正所治療師 )

 

想終結足底筋膜炎,那可能要注意的不只是腳底!

王小姐是一位足底筋膜炎的患者,但是她這個症狀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。

王小姐年輕愛漂亮喜歡穿高跟鞋,出門活動高跟鞋都是標配。像她如此高頻率穿著高跟鞋也僅是偶有腳底不適,只要稍微泡熱水並活動放鬆一下就能緩解。

隨著年紀增長、生活型態的改變,她近期已經比較少穿高跟鞋了,雖然過去腳底偶發性的不適感仍持續著,但同樣只要休息後就會得到紓緩。然而,某天起床時,在腳踩地站起的瞬間,腳底的疼痛讓她差點軟腳,但是稍微短暫休息後疼痛感就會緩解,因此不是很在意這個問題。過了一段時日,她發現連平時走路疼痛感都會持續著,所以決定尋求物理治療的協助。

 

不會是單一問題

在王小姐在來到我這裡之前,嘗試過足底的電熱治療,但症狀沒有明顯的改善。為了進一步確認原因,我就先幫她做超音波的檢查,發現即使經過治療後的足底筋膜仍呈現腫脹發炎的狀態。我眉頭一皺,覺得案情並不單純。

我進行了一系列的動作評估,發現她腳踝活動度不足,小腿後側肌群也相當緊繃,因此我判斷她足底筋膜的根源並非只是穿鞋的問題,而是位於下肢的淺背線一連串異常緊繃的肌肉增加足底筋膜的負擔,進而造成足底筋膜炎,因此只針對足底筋膜做治療是很有可能再度復發的!

 

整體性的治療

為了降低王小姐足底筋膜炎復發的機率,我除了使用治療足底筋膜炎常見的好幫手體外震波之外,再加上徒手放鬆下肢淺背線的肌群,並安排筋膜伸展與小腿肌群的訓練。

✅ 筋膜伸展:扶牆弓箭步

  • 動作說明:雙手扶牆以保持平衡與安全,做出前弓箭步的動作,此時主要伸展為後腳的後小腿,感受的緊繃甚至微痠時,停留在該動作15-20秒。
  • 動作注意事項:1). 雙腳腳尖同時朝前不內外八,後腳膝蓋保持伸直,腳跟不離地。2) .伸展時,動作流暢不需快,也切記一次追求很明顯的拉扯疼痛感,更要循序漸進、持之以恆的進行。

     

✅ 小腿肌群訓練:提踵(calf raises)

  • 動作說明:前足踩在台階(樓梯)後腳跟保持懸空,運用身體自己垂直的上下運動腳踝,像是踮腳與勾腳的動作,來達到後側筋膜的活動動作。
  • 動作注意事項:1). 此動作無需做到像伸展那麼明顯的緊繃微痠感,但感受到緊繃也不用擔心。2). 主要是往上踮腳到最高,再順順的往下像勾腳跟,到最高與最低的角度時,也不需要刻意做停留,流暢(不用太快、太慢)的完成往上往下的動作。

    經過兩次的療程,王小姐主觀的疼痛指數已經從 7-8 分降到 1-2 分左右。可見僅針對足底筋膜做治療並非根本性解決問題。

    除了治療之外,從生活習慣中來紓緩症狀也是很重要的。因為王小姐的足底筋膜炎疼痛時間較長,足底仍是一個敏感的狀態,所以我請她注意鞋子、鞋墊甚至襪子的選擇,並且持續的伸展與活動。

    經過一段時間的追蹤,王小姐已經脫離足底筋膜的魔掌了。我的眉頭也開了。

     

    檢測出根本問題

    當有明確受損的組織,我們除了給予適當的介入治療(震波、轉介醫師注射等)之外,經動作檢測來發現身體的限制,從根本上活動度與動作模式的調整,再從治療、放鬆、訓練、生活習慣等配合達到全方位的優化,才能有效解決身體不適的問題喔!

     

不是網球肘?不是高爾夫球肘?居然是旋前圓肌/旋後肌症候群

不是網球肘?不是高爾夫球肘?居然是旋前圓肌/旋後肌症候群

手肘處發生疼痛或無力時,常常被診斷為網球肘(如果症狀在手肘外側)和高爾夫球肘(如果症狀在手肘內側),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狀況,但經過相關的治療仍不見好轉呢?或許你應該重新確認,是不是肌肉卡壓神經的旋前圓肌症候群以及旋後肌症候群。

跑者膝大揭密 「髂脛束症候群」!

跑者膝大揭密 「髂脛束症候群」!

跑者膝又稱為髂脛束症候群,是一種過度使用所導致的損傷,常見於需要重複彎曲和伸直膝蓋的個案身上,跑者、田徑選手、單車愛好者和划槳愛好者身上都很常見,初期時僅會覺得運動完膝蓋外側緊繃疼痛,隨著狀況惡化會在運動當下甚至休息時也感到不適。

咬會痛 嘴打不開 「顳顎關節障礙」!

咬會痛 嘴打不開 「顳顎關節障礙」!

顳顎關節出現問題時,會稱呼為「顳顎關節障礙(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d/or muscle Disorder,簡稱TMD)」,指顳顎關節及其周圍肌肉出現「疼痛」、「機能障礙」,及出現耳鳴等其他類型的「相關症狀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