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肘、手腕不舒服?始作俑者可能是肩胛骨喔!

文/張富翔(康富物理治療所中正所物理治療師)

手肘、手腕在運動或工作時反覆受傷疼痛?也許問題來自不穩定的肩胛骨。


肩胛骨是重要的平台

肩胛骨的穩定性在上肢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當它失能就會影響到周圍的部位。

我們試著將肩胛骨到手掌的部份想像成一台路上大型吊車,當這台車要執行起吊的工作時,車子會在吊臂外伸時加以固定穩定車身,以對抗吊臂吊起重物時的槓桿作用力。而上肢負重時,就如同這台吊車的運作方式,肩胛骨如同吊車的底座(車身),而上臂、肘關節到前臂手腕就像是吊臂。我們在手臂抬起時,例如懸空拿起重物、做球拍揮擊動作時,需要穩定近端的肩胛,遠端的手腕及前臂才得以運作流暢,就如同吊車執行起吊工作時的機械原理。


肩胛骨不穩定的表徵

你可以試著拿起手邊的一個小重物,觀察肩胛骨是如何移動的。如果手臂向上抬起的瞬間,肩胛骨也同時往上移動,那就代表可能有肩胛不穩定的狀況喔!

常見的不穩定狀況包含「翼狀肩胛」,或是過度聳肩。顧名思義就是從背部觀察,可以看到肩胛骨內側如同翅膀般翹起。這種狀況通常就伴隨著過度活化的胸小肌和提肩胛肌,而肩胛後側的斜方肌、前鋸肌、以及菱形肌因而被抑制不易收縮,讓肩胛沒辦法穩定地貼在胸廓肋骨上。


肩胛骨不穩定的影響

肩胛不穩定的狀況會讓手臂懸空運動時,增加遠端的手肘和手腕關節的負擔,疼痛及壓力,同時增加該處受傷的風險!如同吊車在基座不穩定的情況下工作,吊臂就會開始晃動,為了減少晃動就必須透過更多的控制來穩定吊臂,在負擔過重的情況下,吊臂就可能壞斷掉,或是整台吊車就翻車了!

因此在臨床上治療反覆發作的腕關節傷害時,如三角纖維軟骨損傷、網球肘(肱骨外上髁炎)、高爾夫球肘(肱骨內上髁炎)等肘關節傷害,即使肩胛骨與患處有距離,我們仍會將肩胛的運動狀況和穩定控制力納入評估考量中。


來動手解決吧!

若發現自己有類似狀況,可以嘗試下面三個好學又好操作的動作,來放鬆緊繃的肌肉,同時重新學習穩定肩胛骨周圍的肌群。

✅放鬆胸小肌

將按摩球放在肩窩的位置並靠著牆面,手掌背在身體後側,身體微微向牆面施加壓力,讓球在肩窩的周圍滾動約 2 分鐘,達到放鬆胸小肌的效果。

✅肩胛包裹運動 Shoulder Packing(以右側為例):

– 動作準備:將彈力帶一端綁在門上,右手抓著另一端並向前平舉與身體呈現約 90 度的姿勢,同時將彈力帶拉到稍有張力的狀態。

– 操作:試著在不彎曲手肘的情況下,將肩胛骨往左側臀部的方向靠近,此時應該會感覺到腋下及肩胛骨下沿會有肌肉收縮的緊繃感。

✅負重行走

手拿一個 1-2 kg 重的小啞鈴或是水瓶,固定肩胛的位置(避免聳肩)後,將手肘歪曲 90 度,手臂向前平舉直至手臂與地面平行,並穩定手腕不彎折。當肩胛骨下沿有負重的感受後,試著行走並盡力保持肩胛的穩定。

最後,還是要不厭其煩的提醒,若您手肘或手腕已經感受到明顯不舒服或運動會有疼痛的狀況時,建議尋找相關醫療人員做評估治療喔!

#肩胛骨穩定 #手肘疼痛 #手腕疼痛 #胸小肌放鬆 #肩胛骨訓練

康富物理治療體系所有

不是網球肘?不是高爾夫球肘?居然是旋前圓肌/旋後肌症候群

不是網球肘?不是高爾夫球肘?居然是旋前圓肌/旋後肌症候群

手肘處發生疼痛或無力時,常常被診斷為網球肘(如果症狀在手肘外側)和高爾夫球肘(如果症狀在手肘內側),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狀況,但經過相關的治療仍不見好轉呢?或許你應該重新確認,是不是肌肉卡壓神經的旋前圓肌症候群以及旋後肌症候群。

跑者膝大揭密 「髂脛束症候群」!

跑者膝大揭密 「髂脛束症候群」!

跑者膝又稱為髂脛束症候群,是一種過度使用所導致的損傷,常見於需要重複彎曲和伸直膝蓋的個案身上,跑者、田徑選手、單車愛好者和划槳愛好者身上都很常見,初期時僅會覺得運動完膝蓋外側緊繃疼痛,隨著狀況惡化會在運動當下甚至休息時也感到不適。

咬會痛 嘴打不開 「顳顎關節障礙」!

咬會痛 嘴打不開 「顳顎關節障礙」!

顳顎關節出現問題時,會稱呼為「顳顎關節障礙(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d/or muscle Disorder,簡稱TMD)」,指顳顎關節及其周圍肌肉出現「疼痛」、「機能障礙」,及出現耳鳴等其他類型的「相關症狀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