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atGPT 要取代物理治療師了嗎?

文/歐峻邑(康富物理治療所大安所院長)

 

近期人工智慧非常火紅,ChatGPT 掀起了一陣討論度,正好我也蠻想知道這個大型語言模型認識物理治療到什麼程度。於是我設定「急性椎間盤突出」的主題來跟他切磋!

 

問:請寫出急性椎間盤突出的物理治療計畫

(文字節錄)ChatGPT答:急性椎間盤突出的物理治療計畫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休息和限制活動:首先要休息並限制活動,避免進一步損傷。
  2. 疼痛控制:在急性期,可以緩解疼痛和炎症,每次 15-20 分鐘,每天可進行多次;熱敷可幫助肌肉放鬆 ,時間應該在 20-30 分鐘,每天可進行多次。
  3. 物理治療:物理治療以幫助恢復受損區域的功能、包括減輕疼痛、提高柔軟度力、恢復正常的運動範圍。
  4. 體位調整和姿勢控制:學習如何保持正確的姿勢和體位,減少椎間盤的壓力和負荷。物理治療師可以指導患者如何保持正確姿勢。
  5. 功能訓練:當疼痛和炎症減輕後,患者需要進行功能訓練,幫助恢復正常的運動範圍和肌力。

包括休息、疼痛控制、物理治療、體位調整和姿勢控制、功能訓練等,患者需要根據個人情況和症狀進行治療。此外,患者需要遵循醫生的建議,例如減輕體重、避免長時間的靜態姿勢、避免扭轉、彎曲和舉重等活動,以幫助減輕椎間盤的壓力和負荷。患者還需要遵循綜合治療計畫,包括改變生活方式、養成健康習慣、減少壓力和焦慮等,以維持健康。

 

物理治療師請給分

對於Chat GPT的回覆我感到有些驚訝,ChatGPT 大致上能給出整體性解決方案,不過在細節的建議就顯得很粗略,沒辦法詳細地給出回答。

院長的建議:腰部疼痛本就是一門複雜的學問,同樣的診斷名(例如:椎間盤突出)就有好幾種不同的成因,可能是髖屈角度不足、腰椎關節障礙、胸椎活動失能。再者,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,因此要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需要專業醫療人員提供技術,更需要各個專科間的合作。由醫師(執行系統性、結構性檢查)、物理治療師(執行功能性、動作功能評估),以及患者(主動參與治療計畫),三方彼此合作打擊共同敵人:疾病才是對患者是最大的福音。

回到主題,究竟人工 AI 能否取代物理治療,即使有整體性的方案規劃,但是少了為病患個人評估和治療,我想答案是否定的。

 

不是網球肘?不是高爾夫球肘?居然是旋前圓肌/旋後肌症候群

不是網球肘?不是高爾夫球肘?居然是旋前圓肌/旋後肌症候群

手肘處發生疼痛或無力時,常常被診斷為網球肘(如果症狀在手肘外側)和高爾夫球肘(如果症狀在手肘內側),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狀況,但經過相關的治療仍不見好轉呢?或許你應該重新確認,是不是肌肉卡壓神經的旋前圓肌症候群以及旋後肌症候群。

跑者膝大揭密 「髂脛束症候群」!

跑者膝大揭密 「髂脛束症候群」!

跑者膝又稱為髂脛束症候群,是一種過度使用所導致的損傷,常見於需要重複彎曲和伸直膝蓋的個案身上,跑者、田徑選手、單車愛好者和划槳愛好者身上都很常見,初期時僅會覺得運動完膝蓋外側緊繃疼痛,隨著狀況惡化會在運動當下甚至休息時也感到不適。

咬會痛 嘴打不開 「顳顎關節障礙」!

咬會痛 嘴打不開 「顳顎關節障礙」!

顳顎關節出現問題時,會稱呼為「顳顎關節障礙(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d/or muscle Disorder,簡稱TMD)」,指顳顎關節及其周圍肌肉出現「疼痛」、「機能障礙」,及出現耳鳴等其他類型的「相關症狀」。